教育动态

(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全面推开

作者:    日期:2015年08月29日 00:00    点击:

就在昨天,发生了一件对于咱中小学老师十分重要的大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要全面推开啦!之前,曾有网友评出了教师的“十大痛苦”,职称评聘超过了人事制度、应试制度、地位不高等等问题,居教师“十大痛苦”之首,一些老师一提到职称评聘,就有不少愁心事儿。

的确,就拿大梅来说,几次评职称都因为种种问题最终“落败”,不是论文写得不够多,就是学校名额太少。职称,对大梅来说,简直就是“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的糟心事。不过,8月26日传来的好消息,可真是让大梅等老师振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下子,让大梅看到了希望。可以说,此次出台的几项改革政策,每一条都是给教师的红利!那么,职称到底怎么改,让大梅这么高兴?不要急,跟着大梅一起看看吧!

变化1:职称评聘系列统一,“初、中、高”走全国

政策: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大梅说: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怎能让人不激动?这次职称评聘,我们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可以评初、中、高级职称啦!各位老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了。比如,在山东省,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开启了中小学教师统一的初、中、高级职称的历史。所谓的初、中、高级职称就是指在教师职称等级上,设置为我们常说的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五个级别,对应到相应的初、中、高职称。在山东省,三级教师、二级教师被归为初级教师,而一级教师则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则对应了高级职称。之前大梅知道有些省份这么做了的时候,可是羡慕不已呢!问我为什么?这样评职称,可相当于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通道呢——只要够努力,即使是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而在以往,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现在的改革,怎能让人不激动呢?而且,在过去,各地老师的职称评聘往往标准不一,这下,全国有了统一职称,也让我们老师评得更清楚,更明白。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努力更能受肯定。职业发展空间窄,一直为中小学老师所诟病。尤其是一些小学老师,整天围着学生转,工作勤奋努力,但是却有一个天花板,评起职称来级别低人一等。现在,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小学、中学老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也一下子打通了,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级了,老师们的努力更能得到肯定了。

变化2:修订评价标准,师德、实绩受重视

政策: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大梅说:论文、学历不再一统天下,乡村教师享受政策倾斜。大梅虽然在市区教书,但一向最佩服那些身处农村的乡村教师们,他们身处艰苦的环境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怎能让人不倾佩?但大梅也清楚,在职称评聘这件事儿上,他们最吃亏。大梅同学的学校里,有一位老师今年9月份就要退休了,在村小已经教了40年书,由于缺少科研成果、论文以及各种荣誉,职称仍然是小高(过去小学教师职称一般分五级:超高、小高、小一、小二、小三)。不少农村老师都表示,农村老师和城市老师相比,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难度太大了。而且,有的论文的“含金量”其实并不高,大梅身边就有同事发论文是靠交钱买版面,这种论文有什么价值?不仅如此,过于看重论文等评价指标,让很多课上得好、实操能力强,但是不善于做科研、做论文的老师,在职称评聘中“屡战屡败”。有老师质疑,评上职称的,真的都是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吗?不过,大梅相信,这几年国家教育政策一直在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再加上职称制度改革的新政出台,农村老师的付出在将来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职称评聘的评价标准也更加公平合理,职称评聘会更加实至名归。职称评聘更公平,教学更能出成果。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一直为人们所敬佩,但除了赞美之外,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环境支持?这次职称评聘的改革,淡化论文、学历色彩,将会给乡村老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师德、实绩的重视,也更利于乡村教师,同时也有利于那些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注重教学实操的老师。

变化3:同行专家做评审,评审过程更透明

政策: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大梅说:同行评审更“懂行”,希望“猫腻儿”没处藏。建立同行评审制度,这让大梅感到很振奋。之前,大梅学校有一位老师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一直没有评上职称,反而年年都有一些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不如他的老师评上,为什么?这些老师往往是学校的领导干部。而干部们也很委屈,我们这里的政策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是提拔学校中层干部的硬件条件之一,而老师在“35岁以下”就获得高级职称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许多中层干部想要评高级职称,就得和普通教师“在一个锅里争饭吃”。往往因此,一些普通教师觉得,和在领导岗位的同事竞争职称,怎么竞争得过!还有研究者表示,此前职称评聘制度,被人诟病的一个环节就是,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大。而改革后,让同行进行评审,评审的专业性、行业性、透明度等,都会得到改善。评审更加合“常理”,具体措施快落实。对于这次改革中提到的同行评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下一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能否发挥作用,核心在于不是行政主导,而是真正交给同行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同行评价要取消与行政部门的关系,这样,我们的评聘才能更加公平、公开。这次的改革中,还提到了公示结果、接受监督,这让人感到更加振奋,因为,这早就已经是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呼声。希望在未来,这些措施可以尽快落实到位。

变化4:评聘结合,人尽其才。

政策: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大梅说:评聘分开成过去,工资待遇能兑现。对于老师来说,最让我们感到郁闷的莫过于评聘分离制度。大梅所在的地区,之前施行的就是评聘分离,我们老师只要符合评审条件,就能够参与评审,但评上了也不代表就能享受相应的待遇,有了职位空缺才聘用,实现“转正”,才能拿职称工资、享受待遇。结果,有的教师获得了高一级的职称,却多年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评聘结合终实现,职称评得更放心。改革前,我们一直有两种评聘制度,一种是评审与岗位相结合,只要评审通过就能兑现相关待遇;另外一种则是评聘分离,老师即使评上职称,如果单位没有空岗或不聘任,就无法兑现工资待遇。第二种情况让不少老师很伤心,材料准备了那么多,努力做了那么多,如果最后无法兑现,又有何意义呢?评聘结合,让老师的职称评得更放心,老师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心情更好了,积极性得到调动,应该说,这就是这项改革的题中之义呢!我们也在期盼,政策能够快快落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闭